招生就业
转发《吴永明:建立就业导向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 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就业网
2024.10.11

  现转发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吴永明教授的《建立就业导向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  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全文如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江西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努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动态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一是建立服务导向的优化调整机制。建立省直相关单位和部门会商机制,定期更新发布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建立专业预警退出制度、完善专业考核评估办法和健全专业激励约束机制,指导高校开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二是鼓励设置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支持和鼓励高校聚焦省级重点产业链,在有色金属、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航空、中医药、虚拟现实、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设置一批急需紧缺专业;主动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技术、量子科学、生物育种、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三是严格新增专业设置条件。在申请增设专业中,对教育部专家评议同意率低于50%的专业,鼓励高校主动撤销申报。全省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原则上不予申报。严控申报全省布点数超过15个的专业。四是加强专业结构布局与总量调控。严格控制招生专业规模,根据各高校在校生总数确定专业数量。除新建或转设高校外,原则上每年每所高校申请增设专业数不超过3个,鼓励通过“退一进一”方法增设专业。近两年,全省高校增设的120个本科专业中,理工农医类专业为80个,占比66.7%,与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紧密契合专业为87个,占比72.5%,且占比逐年提高。

  二、坚持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果与专业设置管理直接挂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问题。一是从供给侧着手,以就业倒逼学科专业调整,建立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机制,推进学科链产业链一体发展,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二是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措施,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严格落实红黄牌提示警示制度和分学科分专业招生计划调控备案制度,持续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根据人才需求、专业布点数、在校生规模和毕业去向落实率等因素,将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的核心依据,在分析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匹配度的基础上,构建专业预警、动态调整及退出机制,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保障每个专业都在“招生-培养-就业”逻辑闭环内形成正向循环。三是引导高校根据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鼓励设置紧缺专业,限制申报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靠后的专业,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对毕业去向落实率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及时调整。四是根据近两年高校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指导高校科学编制年度分专业招生计划,将分专业招生计划与分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挂钩。对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黄牌提示,相应扣减招生计划,2023年扣减26所相关高校招生计划1467个;对连续两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红牌警示,责令其停止招生。

  三、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适配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校企科研合作,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江西鼓励支持高校走进园区、贴近企业、嵌入产业,紧贴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产教融合发展体系,提高人才适配度。一是加强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意见》,将全省普通本科高校总体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两大建设类型,推动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指导应用型高校一体化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二是引导专业学院向产业学院转型。引导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优化院系设置方式,深入产业聚集度高的行业和市县,成立现代产业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协同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加强校地、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目前,江西省本科高校建有校级产业学院177个,立项建设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0个。到2025年,将全省70%左右的新增本科专业,建成与我省重点产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三是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出台《江西省高校产业导师选聘管理办法》等,从行业企业遴选产业导师110名、产业教授94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四是加强产教融合课程专业建设。设置专门项目,遴选建设一批省级校企合作一流课程、产教协同育人重点基地和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打造有效满足江西重点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和专业集群,努力培养一批满足江西发展需求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

  四、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江西立足新形势,树立新理念,从整体上、从体制机制上推动高校就业工作范式的根本转变,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一是推进就业工作体系化创新试验区建设。在南昌大学等22所高校建设就业工作体系化创新试验区,推进高校就业育人、服务、指导、统计和体制一体化建设,实现就业工作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相融合,构建“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班级”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和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协同推进工作网络。二是开展高校与工业园区结对子。匹配毕业生基础信息和省内各市县区、工业园区用人需求,开展高校与工业园区“1+1+N”结对促就业专项行动,全省高校与20个国家级和84个省级工业园区逐一结对,促成1.46万名毕业生入职5940家园区规上企业。三是强化就业育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培养积极就业心态。组织高校开展就业育人系列活动,2024年,全省高校校领导讲授“开学就业第一课”389场次,覆盖13.5万名学生。大力开展“邀企业进校送学生入园”双向交流,结合访企拓岗和校园招聘活动,75所高校组织2000余名毕业生走进工业园区企业,开展“就业月课堂”暨就业体验日活动。连续两年举办“全省大学生就业育人大讲堂”,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优秀校友及优质企业代表授课,学生累计观看400余万人次。播出40期“‘就’在江西”、11期“就业榜样青年说”专题节目,持续推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典型人物事迹。举办江西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吸引31万余名大学生参赛。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